一、事件回溯:48 小时 vs 无限期
1.鹿特丹港——“精准”停摆。时间:2025 年 10 月 8 日 15:15 至 10 日 15:15,整整 48 小时。
主角:Matrans 与 International Lashing Services 两家绑扎公司约 700 名工人。
诉求:薪酬与工作条件,一场已拉锯数月的劳资纠纷终被点燃。
方式:集装箱绑扎环节完全停止,船舶“有舱不能卸、有货不能装”。
波及:APM Terminals Maasvlakte II、Hutchinson Ports Delta II、ECT Delta、鹿特丹世界门户四大集装箱码头同步陷入瘫痪。
2.安特卫普港——“慢性”失血时间:自 10 月 5 日起,引航员宣布无限期罢工。
诉求:剑指比利时联邦政府养老金改革——“延迟退休、削减福利”。
方式:引航服务被压缩至每日 08:00–17:00,剩余 15 小时船舶只能在外锚地“排队”。
数据:日均通行量从 60–80 艘骤降至 31 艘;截至 9 日,港外候船逾 100 艘,部分班轮已改道汉堡、勒阿弗尔。

二、冲击波:从锚地到货架的连锁反应
1.船舶延误
罢工已造成港口效率降低,大量货物积压,截至10月9日,超100艘船舶等候靠泊。鹿特丹和安特卫普港是欧洲重要的海上门户港口,货物无法及时运输和交付,整个供应链的交付周期将被动拉长。
2.船舶滞期费上升船舶在港口长时间等待装卸和通行,会产生大量的滞期费,这无疑增加了航运公司的运营成本。
3.中转和绕行费用增加部分货轮被迫改道转往汉堡、勒阿弗尔等港口靠泊,如安特卫普港的一些船舶因罢工改道,改道成本较原航线增加15%-20%。这不仅增加了中转费用,还可能因更长的航程增加燃油消耗等成本。
4.物流网络拥堵罢工导致卡车运力不足、堆场利用率饱和,汉堡港等周边枢纽也因分流压力面临拥堵。
5.运价波动频繁航运集运效率下降和运输成本上升,可能会导致运价上涨。同时,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,如货物交付延迟导致市场上货物供应不稳定,运价的波动也会更加频繁,给航运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。
三、致中国Shipper:五十天航程外的可控与不可控
西北欧港口的突发罢工属于不可抗力——航程五十天左右,货到港时谁也无法预判码头是否再次停摆。
请货主知悉:鹿特丹、安特卫普港仍存罢工复燃风险,到港时间可能被动后移。
也请货主放心:欧洲物流体系对罢工的耐受极限极低,任何长于一周的停摆都会触发政治干预与工会妥协,真正持续数月的“全港瘫痪”几乎不可能出现。我们会实时关注此次罢工事件的动态。
以上分析来源于思多而特集装罐事业部采购经理Steve Meng。

关注我们
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或邮件咨询及询价
联系我们
如需咨询或询价,也可通过提交以下信息联系我们。
